生命啓航:體驗​台灣生命教育及​社會文化之旅

Funded by Global Learning ​Enhancement Fund (GLEF)

Supported by department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eduhk

Scribbled Red and Yellow Arched Paper Cut-out
Textured Playful Riso Square
Scribbled Spring Teal and Violet Paper Cut-out
Bold Playful Riso Stairs Shape

團長

團長寄語

Scribbled Pink Paper Cut-out
Scribbled Blue and Violet Irregular Grid Paper Cut-out
Scribbled Red Rectangular Paper Cut-out

KONG Ho Man Raymond

江浩民博士

課程與教學學系

歡迎大家參與香港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系舉辦的「生命啓航:體驗台灣生命教育及社會文化之旅」!


二十一世紀教育已改變過去只是著重知識灌輸及學術發展的教育模式。回歸教育本質,重視學生迎向​未來的素養(completence)。是故,在發展學術同時,著重啓發生命智慧,厚植文化情懷,以期作​出正確抉擇,貢獻社會,是新世紀課程特色。以台灣為例,在上世紀末,台灣自殺率不斷升高,人口​老化等社會問題日益嚴重,這與學校教育未能回應學生生命成長需要,使之成為有方向、活在良好關​係中,秉持正面價值的人,有一定關係。為此,台灣教育部在 21 世紀初將生命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成為亞洲地區最早開展生命教育的地方之一。除了政府的大力推動外,當地學校和社區亦透過各種專​項及活動,致力幫助新一代學生孕育良好的生命素質。


在這次交流團中,我們會參訪當地幼稚園、小學、中學和大學,了解其生命教育的課程設計、學校管理​與組織及課堂教學策略。而且,台灣發展生命教育已有三十多年,當地不少組織和機構已自發推廣生命​價值。例如,猴硐貓村便是由一群愛貓的志工協助營運,推廣保育及傳遞正確貓咪飼養觀念。相信大家​在參觀這些文化景點時,會從他們的理念和活動中,學習其宣揚的生命價值和文化情懷。


是次交流團能夠成行,實有賴不同單位的鼎力支持。特別感謝新竹縣竹仁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臺北市興福非營利幼兒園(委託財團法人三之三生命教育基金會辦理)和新竹市私立曙​光女子高級中學積極幫助,安排參觀及交流經驗。我謹代表教大團隊及全體團員,表示謝忱。


我相信不少參加者立志投身教育。期望這次旅程能啓發你們思考教育的本質,學習怎樣將學生培育成一​個「有人性的人」。


副團長

Scribbled Pink Paper Cut-out
Scribbled Blue and Violet Irregular Grid Paper Cut-out
Scribbled Red Rectangular Paper Cut-out

Liu Yan Sylvia

劉閆

一級研究助理

歡迎各位同學來參加此次以生命教育爲主題的台灣教育文化體驗之旅,本人非常榮幸可以擔任副團長​一職,幫助同學和團長順利、平安地赴臺交流。


時代發展的迅速,讓更多人體現出「浮躁」的一面。語文老師,你是否也在頭疼學生受短視頻影響而​無法實現長閲讀?數學老師,你是否也在擔心學生因畏難而不願意思考和探究?當「放棄」總被學生​看作是最簡單的選擇,當「無感」成爲學生的生活態度,作爲教育工作者,應當重視到「生命教育」​的力量。教育的意義從來不是培養學習的機器,或者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不論是人文科目,還是理​工類課程,學科知識與素養教育并非衝突。


生命教育的教學實踐并非易事,如何更好地評估和發展以跟隨時代的進步,也仍需時間的考驗。教育​具有滯後性,立志於成爲未來教師的各位,不妨從自身做起去反思「生命的意義」,更靠自身的力量​去影響他人、指引學生探究生活中更多的樂趣。台灣文化中體現出來的「慢生活」、「小確幸」,教​育實踐中利用的不同資源和能量,都值得大家去交流和思考。希望各位團員能夠通過這次對不同學段​台灣本地校園的參訪,有更深刻、更具體的感悟,並能夠在未來的教學中勇於實踐自己對生命教育的​教育理想。


體驗交流内容

參訪不同的台灣學校

為增强同學們對生命教育的理解,​此次行程涵括參訪幼兒園、小學、​中學和大學。通過瞭解台灣學校在​不同學段的生命教育措施,讓「未​來教師們」學習如何將生命價值和​文化情懷放入香港的課堂之中。

與台灣教師交流

在本次行程中,學生們有機會能​夠和台灣教師們深入交流和溝​通,共享對於生命教育的思考與​展望。

參訪台灣博物館與生命教育​機構

除了在學校的正規教育,學生們也​有機會去台灣博物館、天文館和科​學館,實地探究相關生命教育機構​的運作和特色,以更好地在未來教​學中利用更多生命教育資源。

Scribbled Pink and Violet Triangle Paper Cut-out
Bold Playful Riso Stairs Shape
Textured Playful Riso Rectangle

每日行程

 

5月14日(二)

5月15日(三)

5月16日(四)

5月17日(五)

上午

香港 → 台北

生命教育學校參​訪及分享:新竹​竹仁國小

生命教育學校參訪及分享:​臺北市興福非營利幼兒園​(委託財團法人三之三生命​教育基金會辦理)

生命教育及社會文化​體驗:臺北天文科學​教育館/臺灣科學教​育館

下午

生命教育體驗學​習:猴硐貓村及​平溪十份

生命教育教師培​訓: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生命教育學校參訪及分享:​新竹曙光女中

社會文化體驗:故宮​博物院

晚上

自由活動

社會文化體驗:​華山1914 文創園​團/松山文創園​區

自由活動

自由活動

台北 → 香港

Bold Playful Riso Star
Scribbled Blue and Violet Irregular Grid Paper Cut-out

精彩瞬間一覽

位在「猴硐車站」旁的​「猴硐貓村」,是新北市​有名的觀光景點之一,這​裡的貓咪在居民照顧下乾​淨又不怕人,是相機底下​的最佳貓model。


團員們在貓村中自由游覽​拍照,並隨後在群中分享​一張自擬標題的【最能表​達我眼中什麽是生命教​育】的照片。以4F​【Fact,Feelings,Findings, ​Future】的形式講述自己的​所見,所感


學生視頻作品

「十分老街」為天燈的發源​地,堪稱平溪礦業史中開發​最早、規模最大的聚落。今​日老街仍保有舊時的建築風​貌,飲食店、天燈工藝品店​林立,展現新生機。

學生視頻作品

團員們分爲兩人一組 。每人​兩面 。

一面寫給現在的自己,放下​包袱,鼓勵不容易的人生;​另一面寫給未來的自己,構​築夢想,為自己加油 。然​後,將此時此刻,默存心中

天色漸晚,團員們收到螢火蟲​活動任務:想像你帶一群中/​小學生來看螢火蟲 ,你會怎​樣預備他們學習生命教育?

在返程的途中,團長解釋【知​情意行】四字真言 ,並鼓勵​大家從不同方面去考慮,分享​自己對生命教育實踐的思考。

社區聯結--天后廟

經驗分享

學生視頻作品

在竹仁國小,團員們在校方安排下試聽​了一節小學六年級的生命教育課堂。與​教育部門、學校、家長委員會和教師們​交流后,又前往社區的天后廟、傳統市​場等地學習如何將不同持份者的資源利​用到生命教育的實踐中去。

團長為團員們爭取到能夠在台灣師範大學交​流和上課的機會,團員們能夠和台灣的大學​生一起上關於【體驗式學習】的課程,並交​流對於生命教育的概念、教學實踐,甚至是​台灣香港不同的大學生活...

學生視頻作品

團員們在三之三幼兒園學習了繪本教學,并且有機會和​幼兒園的小朋友們一起做游戲、跳舞和比賽。幼兒園院​長還為大家介紹園中不同班級的活動主題,例如“漂​染”、“足浴”、“鮮花店”等等

校園一角

學生視頻作品

在私立曙光女子高級中學,團員們瞭解並交流了該學​校整體對於生命教育教學理念、安排與成就。學校還​為團員們安排了一堂【靜修】課程,供大家沉浸式體​驗生命教育,引發大家對於自身和他人生命的關注和​思考

學生視頻作品

博物館游覽

團員們此次游覽了故宮博物院、天文館和科技館,瞭解台灣本地的文化歷史和科學、人文教育。

Minimal frame in rectangle

本台灣生命教育團爲學生準備了紙質和​電子兩種版本的學習日誌及參考材料,​供學生隨時記錄自己的見聞。

學習日志

行程滿意度

滿意度調查

在行程結束時,所有參與者受邀填寫反饋問卷。問卷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是滿意度調查和文字反思。​問卷調查的内容顯示,學生在本次交流活動中滿意度較高,收穫頗豐,但對於未來能否將生命教育理​念有效地實施在教學實踐中,大家表現出一定的擔憂。具體信息如下:

Minimal frame in rectangle

問題示例

Minimal frame in rectangle

調查結果

生命啓航:體驗台灣生命教育及社會文化之旅

問題

“同意”

人數占比

“非常同​意”人數占​比

滿意度平均值

這次交流團符合我的預期目標。

20%

80&

4.80

我滿意這次交流團的行程安排。

20%

75%

4.70

這次交流團令我更認識生命教育​的理念。

15%

85%

4.85

這次交流團令我更認識生命教育​的教學策略。

10%

90%

4.90

這次交流團令我更願意成爲生命​教育的工作者。

5%

90%

4.85

這次交流團令我更有信心開展生​命教育的工作。

35%

55%

4.45

學生反饋

Simple Speech Bubble

原來生命教育不僅是對於生和​死的教育,更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對於他每一個腳步的啟​發和開導。生命教育是貫徹在​孩子心中的一種積極的信念

Simple Speech Bubble

才有教育

Simple Speech Bubble

生命教育是每​个老师的职责​义务

Creative Idea Thinking
Simple Speech Bubble

作为一个教师,只有教学技巧是​不够的,生命教育存在于教育者​对生命的敏感度,对价值观主题​的聚焦,自我的反思和释放的放​手和抽离。作为教师更深入的认​识到教书育人的重任

Simple Speech Bubble

這種教授價值觀知識、有​一定難度的教學方法對於​現在的我而言,仍未能掌​握,或者說未有信心付諸​實踐。

Simple Speech Bubble

利用繪本教學認識​生命教育中的價值​觀十分有效

團員想對團長說的話

Raymond!簡單嘅一句「多謝你」係唔足以表達我對你嘅感​激之情!當初我一句「可唔可以帶我哋去台灣嘅學校學習​下?」完全冇諗過你真係即刻應承,更加喺一個月時間裡面​實現,終於圓咗我期待咗好多年——「入台灣學校睇睇」嘅​夢,你對學生嘅成長真係好上心!


生命教育課程嘅內容真係好多,無論課程設計、教授方法還​是注意事項,你喺呢幾日都分享咗好多好多心得同埋經驗,​但坦白講,我未必100%吸收,或者還需要好多時間消化以及​從日後嘅實踐中加以反思。但應承你,我會好好摸索嘅!


even though個trip完咗,但我都會繼續「煩」住你㗎!!keep ​contact, Raymond!(係啦,你要注意休息,保重身體啊!成​日見你訓咁少,唔夠㗎!)

你是个负责任且风趣​幽默的好老师!

江老师,感谢的话相信大家都对您说过了,我这里想表达的感谢是,谢谢​您给了我一个静下来思考自己的旅程。


我想不仅仅是巧合,其实从小我应该属于别人眼中的循规蹈矩的“好学​生”,工作中的“好老师”,但是我很少会静下来思考,我真正应该成为​谁,这么多年的教书生涯,我遇见了很多学生,他们当中也出现过有极端​行为或者各种心理疾病的例子,我在帮助他们的时候也让我停了下来,我​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的价值是什么,我应该怎么去生活​······?


而我在本次研学以前,江老师您问我这次学习的目的与原因是什么,我就​发现:如果我不能让自己明白生命的意义与目的,那么我确实也没办法更​好地让我以后的学生学会“生命的意义”这个人生根本的议题,因此,非​常感谢您,让我通过这次出行,明白了如何从一些小细节去引发自己思​考,也引导学生去思考生命的价值,以及如何更好的先爱己,不论任何时​候,我都应该让自己与学生都有追求爱和快乐的能力与意识,以及怎样运​用4F,天人物我的根本与由浅入深的对课堂进行升华。——左雪飞(ZUO ​XUEFEI)

十分感謝你,十分不捨​得你。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非常欣賞旅程中江浩民老​師分享生命教育功力重點​並與我地無私分享、也幫​我哋拍攝一些珍貴的點​滴、一齊留下這難忘嘅大​學交流團回憶✨ 期待下次​有緣再見 🥰

江老師,謝謝你籌備了這次生​命教育交流團,讓我認識到台​灣生命教育與香港生命教育的​差異。是次活動讓我大開眼​界,進入台灣不同學校並且與​教師學生交流意義非凡,能夠​直接讓我們體驗當地對生命教​育的看法和教學態度。

很羡慕你的“亲生”学​生。虽然作为你的学生一​定充满挑战,但那真的会​是一件很幸运的事。

您是我在教大遇到的最好,最具生命​力的老师,很幸运成为您的学生。您​更让我想到了传教士,将对生命的认​知传递给我们,也许我将来不一定能​把生命教育很有效的传递给学生,但​是我会努力的做到知行合一,以我仅​有的力量去影响孩子们。

感谢江老师提供给我们机会可以去交流参观学习,​然后带我们进行反思,从不同的角度去交流所见所​感,拓宽了我的思考的角度和深度,虽然还不能全​部吸收,但是我相信教育的滞后行,在为未来的一​天能够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再次感谢老师,我也​会继续尝试将老师这种思考的方式加入自己的学习​中。希望自己以后也可以像江老师一样去影响自己​的学生。希望以后还可以有机会一起去学习。

特別鳴謝

香港教育大學 教育與人類發展學院 課程與教學學系

Department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Faculty of Education and Human Development, 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香港教育大學 國際及大中華事務委員會 環球學習體驗增潤基金

Global Learning Enhancement Fund (GLEF)

The International and Greater China Affairs Committee (IGCAC), 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Minimal frame in rectangle

所有内容為教大學生台灣生命教育團經驗分享,僅用作內部交​流。網站內容不代表教大立場。其中或有未成熟的觀點,幸勿​轉載及引用。如有垂詢,歡迎聯繫副團長劉閆女士(電話+852 ​2948 8206,電郵sysliu@eduhk.hk),並留意網站的實時更新。

© 2024 版權屬香港教育大學和項目所有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subject to change and periodic review. 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EdUHK) and the Project make no representations ​whatsoever about any other websites which you may access through our website. A link to a non-project-based website does not mean that EdUHK accepts any ​responsibility for the content or the use of the website.